提升職場競爭力要有“沖刺思維”
2019-09-12 18:02:47 來源: 人力資源報 有條評論
核心提示:
無論是晉升、轉崗還是轉行,你都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提升職場競爭力。有人說,學歷高競爭力強;有人說有經驗競爭力強;還有人說顏值就是生產力。不管怎樣,如果你能夠把較短的一段時間當做沖刺期,在沖刺結束的時候習得一項新技能,就能夠保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沖刺思維為何重要
學習新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學習本身,而是為了產生可交付的成果。
當我們以“沖刺”的視角去看待一段周期性的時間時,你會有強烈的任務感和緊迫感。會不斷地向自己發出靈魂拷問:“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我希望它產出什么樣的成果?”
這個過程會讓目標明確,減少學習過程中因疲累產生的對抗情緒。而階段性的成果交付,也能讓我們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知曉自己習得的技能是否為市場需要,該做哪些迭代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
老吳,開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咨詢公司,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營銷咨詢及定制化培訓服務。
老吳負責的項目,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快速交付。一個項目,如果同行的交付時間是兩個月,他可以把時間縮短一半,一個月完成,并且保質保量。項目周期短,所以項目報價就非常有優勢。
那么老吳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交付保質保量的項目成果的?老吳的回答是“沖刺”。
老吳帶領項目小組,將工作任務分解到每周,以一周為一個沖刺周期。在一個沖刺周期內額定的任務,不得輕易刪減和改變。這種沖刺思維,使得他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產出可交付的成果。如果有障礙,迅速排查,保證工作進度。如果沒有障礙,全力以赴完成沖刺階段任務。
戴爾·卡耐基說道:“零星的時間,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為完整的時間。沖刺思維的精髓是在較小的時間顆粒度內產出成果。敏捷利用時間,這才是職場競爭力的本質。
如何塑造沖刺思維
建立最小可交付意識
在一項工作或學習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但最終卻沒有產出任何成果,這樣的投入等于沒有產出。
產出不一定是重大成果,它可以是最小可交付成果。為什么是“最小可交付”呢?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計劃沒有變化快。比如在給客戶做裝修方案,客戶一開始也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風格,當給他終稿時,他就會說這不是他想要的風格,最后就得推倒重來。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在早期就能夠給客戶看到的初級版本。它要能拿得出手,又不至于耗費太多資源。這個初級版本能夠幫助我們澄清客戶的真實需求,避免把時間和資源浪費到不必要的地方。
詢問反饋,迭代升級
把初級版本交給合作方,然后進入沖刺的第二階段??梢苑e極詢問合作方的意見,放下防御思維,不要怕被否定,根據反饋不斷迭代升級你的產品或方案。
遷移資源或技能
在沖刺階段,不要忘了盤點一下,原來的資源和技能有哪些可以遷移到現階段的工作任務中來。
進行復盤
階段性的沖刺結束后,就得問問自己:我從這一階段的工作任務中學到了什么?這次的階段性成果和我當初預想的有無差異?下一個沖刺階段需要注意什么?提升什么?
這種系統性的復盤,能夠校正方向,也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去深度思考一些方案策略的利弊。沖刺思維不要求人們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而是在較短的周期內不斷重復“產出最小可交付成果、持續反饋、迭代”這樣的循環,并最終交付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