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一到下雨天,到處都是泥坑、污水,出個門都沒有辦法下腳?!奔易√炫d社區的趙大媽回憶。天興社區修建于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老舊軍工家屬區,服務配套設施年久失修,成為典型的臟亂差小區。居民生活環境較差,安全隱患嚴重,矛盾糾紛時常發生,2016年和2018年社區兩次被評為后進黨組織。
“現在的社區啊,比原來好了起碼一百倍!”“環境變好了,每天生活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走進十陵街道天興社區,隨便與社區居民攀談,都能聽到異口同聲的贊許,為何這個曾經頻頻被居民投訴的社區,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天興社區尋找答案。
構建聯絡網格 標桿服務“豎起來”
“曾經,一到下雨天,社區的路面就滑得無法行走,居民怨聲載道。于是,我們社區決定采用‘憶軍工’的形式改造,通過一戶一票征集意見,但也引來許多居民的質疑?!碧炫d社區相關負責人回憶起社區改造之初的種種艱難。
與此同時,龍泉驛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重要批示精神,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提質增效,在區、鎮(街道)和村(社區)三級建立了退役軍人服務站,分類開展了標準站、示范站和特色站創建,天興社區也建立了退役軍人服務站并結合軍工文化進行特色化創建,服務站站長由黨組織書記兼任,為社區改造打上“強心劑”。 經過討論,天興社區決定以黨員尤其是退役軍人中的黨員為主體,通過退役軍人服務站引導退役軍人積極參與社會治理,讓退役軍人履職盡責、堅守一線,實現自我價值,用實際行動詮釋退役軍人聽黨話、跟黨走的軍人品質,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在社區發展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在改造過程中天興社區招募了退役軍人作為觀察員,讓居民深度了解改造的每一步,有了老兵們送上的一顆顆“定心丸”,居民們開始一點點地接受改造方案?!耙恢币詠?,龍泉驛區堅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著力發揮退役軍人在基層治理、創業就業、志愿服務等方面作用,實現軍隊到地方的華麗轉身,讓退役軍人成為社區治理中的‘領頭羊’?!饼埲A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打造榮譽廣場 軍人身份“亮出來”
乒乓球臺、籃球場、健身器材……天興社區不僅注重退役老兵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在豐富日常生活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曾經連散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的社區,如今不僅鋪上了平坦的橡膠步道,娛樂健身設施更是隨處可見?!白詮纳鐓^改造之后,感覺生活質量都提升了不少,想鍛煉身體也有了去處?!本幼≡谔炫d社區的老兵告訴記者。
為了激勵退役軍人在地方再立新功,將退役軍人服務站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沿陣地,天興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從退役軍人亮身份入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設立光榮榜和榮譽軍功墻。經過多方的不斷努力之后,曾經的“爛泥洼”搖身一變成為了嶄新的榮譽廣場,從抗美援朝戰爭到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文化墻展示,記錄著社區每一位退役老兵的光輝歲月。每天都會有許多老兵在長廊里駐足觀看,久久不肯離開?!澳憧?,這是我在部隊的時候和戰友一起照的照片,看到自己曾經年輕時的照片,就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沖鋒陷陣的年代,我感到非常的驕傲與自豪?!碧炫d社區的退役老兵周光文指著榮譽廣場里自己的照片,自豪地說道。
在廣場的父子兵名單里,周光文與兒子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像這樣的父子兵在天興社區還有很多,榮譽廣場的打造不僅使老兵們的精神世界有了寄托,更是讓社區里的紅色基因得到了代代傳承。
時常能夠在長廊中看見老兵給孫輩講述自己曾經的故事,進一步提升了老兵們的榮譽感與價值感,退役軍人的抱怨少了,正能量的宣傳多了,實現了和退役軍人從“對話”到“對路”的艱難轉變,而這樣的紅色氛圍,早已成為天興社區的“獨特印記”。不僅如此,天興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還成立了老兵宣講團,組織老兵定期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記憶。
在天興社區,老兵積極加入西花園建設,參與打造了黨群服務中心、老年門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共創“軍旅時光記憶書畫艙”“陽光親子屋”“活力運動場”等主題空間。
在這里能夠感受到濃厚的軍人精神承續的希望之光,展示了天興老兵的榮譽和才藝,老兵故事、老兵榮譽、軍旅記憶,開展了“老兵講黨史”黨史教育,打造了掃碼聽書智慧場景,讓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潤物無聲。實現了老兵從參與到自治的實質轉變,有效維護了社會的安全穩定。
天興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天興社區深度挖掘軍工文化,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老舊小區現代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造和諧美好社區新形象,完美體現天興軍工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著力于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促進軍地融合式發展,進一步加強軍民團結,鞏固軍民的魚水之情,有力促進和帶動了社區治理的深入推進?!?
通過建設“雙擁文化廣場”“軍工文化園”等載體,確?!稗D業不轉志”“退役不褪色”“離隊不離黨”,打造退役軍人管理教育堅強陣地,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構建社區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實現服務保障常態化、長效化,用擔當實干提升退役軍人的幸福感、滿意感,天興社區于今年4月成功創建為成都市示范社區。
組隊伍做服務 一抹綠色“動起來”
為激發退役軍人在社區治理中的參與感、榮譽感,天興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積極組織社區退役軍人參與打造了社區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建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打造出龍泉驛區首個智能垃圾分類站點。
據了解,垃圾分類站采用智能化,分時間段自動感應開啟,人離投放口探頭50厘米內,投放口會自動開啟,人走后,投放口會自動關閉,智能化設備還帶防夾功能,投放密閉門采用不銹鋼材質,防銹,經久耐用,方便打掃,在不是投放時間段,投放口不會開啟。杜絕了不按時投放的問題。這一系列的創意,都貫穿著天興社區退役老兵們的智慧結晶,社區也實現了與老兵“對話”到“對路”的欣喜轉變。
同時,社區為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及時發現和破解垃圾分類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天興社區結合小區實際情況,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實行“四步”工作法——“一引二宣三改四守”,環環緊扣,充分調動了居民與老兵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垃圾分類質量,打好垃圾分類攻堅戰。
“為了激發退役軍人參與社區自治意識,社區開通了‘民情直通車’,建立了‘有事好商量’機制,解決了退役軍人諸多訴求等問題。我們發現,他們在意的并非是事情本身,而是有沒有表達訴求的窗口,氣順了,心也就齊了,許多想法也與社區對路了?!碧炫d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負責人說。
為了讓老兵更加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當中,天興社區成立了由6位老兵組成的“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天興社區退役軍人戰旗紅志愿服務隊”,督促社區各項治理活動。曾是天安門國旗護旗手的楊占奇如今83歲,他總是帶頭扛起連隊的值班任務。
“作為一名老兵,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讓我們的社區變得更好!”楊占奇說,“在社區還沒有進行治理改造的時候,有位老兵長期信訪,但是現在他年輕時的英姿在社區展示出來后,他經常帶著孫子在這里講他的故事。我們與社區的關系和諧了,信訪問題也自然消失了?!?
龍泉驛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我們在區中心創建了‘成都市龍泉驛區退役軍人戰旗紅志愿服務隊’,每個村(社區)成立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分隊,激勵退役軍人進一步弘揚人民軍隊優良作風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充分發揮退役軍人在應急救援、搶險救災、老兵調解、疫情防控等專業性較強志的愿服務項目上的優勢和潛能?!?
“近年,我們在全區分層分類推動退役軍人服務站提質升級,深入開展村(社區)星級評比活動,打造標準站、示范站、特色站三類服務站。明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服務事項,規范服務項目、服務流程和服務標準,引入政企多方資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建立一站式退役軍人‘服務超市’,同時深度挖掘具有龍泉驛區特色的軍工文化、客家文化、賽事文化、汽車文化等區域特色,找準結合點,形成‘一站一特色’的退役軍人保障體系,我們相信未來龍泉驛區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天興社區’?!饼埲A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楊大春說道。
本報記者 劉雨晨 攝影報道